来气象博物馆吧!你能看到这些“国家宝藏”|国际博物馆日
发布时间:2023-05-18 08:39:50 来源:中国气象

国际博物馆日

主题


(相关资料图)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5月18日

是国际博物馆日

今天

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打卡

各地气象博物馆

看看都有哪些有趣有料的展览

↓↓↓

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北极阁是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在中国气象界和世界气象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北极阁山上,是中国第一个气象专业性博物馆。

北极阁的气象历史悠久,观云测天的历史延续千年至今,富藏深厚的气象文化底蕴。自南朝刘宋始建司天台后,数度设有观象台。1928年民国政府于古观象台遗址处兴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暨气象台,2010年3月建成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主展馆分古代气象、近代气象、当代气象和现代气象科技展示厅四个展区,凝练介绍了从夏商西周起至清朝前期的中华气象文明史,非常震撼。

中国第一个气象专业性博物馆

C位担当

微型湿度表

1934年,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写信给当时在英国留学的涂长望,告诉他国内急需气象方面的高级人才,邀请他回国参加气象研究所工作。涂长望先生立即复函,表示愿意回到祖国,为中国的气象事业作贡献。

涂长望的导师,世界著名气象学家罗士贝先生非常惋惜自己得意门生不能留下来完成博士论文,临行前便送了他一只精美的微型湿度表作纪念,涂先生一直珍藏在身边,建设气象博物馆后,涂长望夫人王回珠捐赠了这件他们最心爱的纪念物。

科普一下:湿度表是测量空气中湿度大小的仪器,即测定空气中水汽含量的仪器。

上海气象博物馆

上海气象博物馆地处上海徐家汇,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百年气象站,集上海气象发展历史、气象文献藏品展示、气象科普互动、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一体。

1872年12月1日,徐家汇观象台开始了气象观测。1879年,观象台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天气预报的序幕;1915年,《申报》首先刊登徐家汇观象台天气预报,开始对公众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从1872年至今,对上海气象进行不间断观测,在战争的炮火中也从未中断

C位担当

手绘台风眼

1879年,徐家汇观象台首任台长能恩斯(1845-1923)发布了一次袭击上海的台风的报告,著有《1879年的台风》一书,当时在没有卫星等先进科学仪器的情况下,根据有限的气象学知识,把台风结构图绘制出来,并且和现在卫星拍摄的台风形态几乎一模一样。

手绘台风眼

● 能恩斯手绘的1879年7月31日台风的台风眼。

营口百年气象陈列馆

营口气象站旧址始建于1907年,1909年底建成使用,它见证了营口气象发展的百年历史,是营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认证百年气象站以来世界首个以百年气象站为主题的陈列馆。

整个展馆通过历史图片、实物展品、史料书籍、场景复原、多媒体演示、体感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营口开埠商贸文化、营口百年气象文化和现代气象科技文化。

见证了百年沧桑,其本身就是一本历史书

C位担当

手绘天气图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气象观测”展厅中,有一张天气图十分醒目,它是1936年4月2日的营口手绘天气图,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尽管这张天气图的纸张已泛黄、四周已烧焦,但上面记录的数据、文字仍清晰可见:上方是1936年4月2日的营口手绘天气图,下方从右到左依次是天气形势分析、营口天气预报以及前一日的营口天气实况,在左下方外缘还印有“关东观测所营口支所”的字样。这张天气图涵盖了天气图绘制与分析,气象观测与预报,反映出当时天气预报是通过每天绘制天气图进行分析而得出预报结论的。

据史料记载,1945年日本战败逃离前焚毁了大量气象资料并掩埋,而这张天气图便是从焚烧掩埋处发掘出来的,它在烈火中逃生,沉睡地下74年,于2019年5月重现天日。

营口手绘天气图

2020年,这张天气图因其特殊的历史意义被评为国家珍贵二级气象档案。

中国台风博物馆

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西南面的“浙江防台风第一坝”上,有一座形似舰帆的建筑,这是我国首个以台风为主题的气象灾害体验型科普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

博物馆一期展馆的一楼展厅,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仪器模型从“认识台风、台风的危害、台风的防御、台风的研究与探索”四大大板块诓释了台风科学,重现了千年风灾史,再现了中国人民防御台风保卫家园的民族精神。

中国唯一一家台风博物馆

C位担当

达因风仪

达因风仪由英国人达因发明,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气象台站观测瞬时风向风速连续变化的仪器。这台达因风仪原安装于浙江省嵊泗县气象站,用于舟山渔场大风监测预报服务。

科普一下:风向记录,通过风向标的转动获得。

云南气象博物馆

云南气象博物馆位于昆明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华山美人峰之巅。其前身为云南省立昆明气象测候所(一得测候所),由云南气象、天文、地震事业的先驱者陈一得先生于1927年创办。1937年搬迁至现址,1953年更名为昆明太华山气象站,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延续至今,现为昆明太华山国家基准气候站。

展馆展示陈一得在自然、人文科学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结合现代气象探测业务平台,全面反映云南气象发展历程。

展示云南气象发展历史和观测器材的专题类博物馆

C位担当

陈一得手稿图:《航空气象学》

民国二十二年冬,陈一得先生被云南航空学校聘为航空气象学科的授课老师,因当时云南航校没有航空气象专业的老师,也没有航空气象的专业教科书,陈一得先生接到聘请函以后,就开始自己编写。

在编写《航空气象学》这本书的时候,他多次书信请教了中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凭借着一颗爱国之心和扎实的理论素养,他完成了《航空气象学》一书的编撰。全书共六编三十一章,紧密围绕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气象条件进行阐述,深入浅出,既有理论探讨又注重实际应用,其许多理论、原理、方法等至今仍在运用,并对云南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

《航空气象学》

该书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博物馆

是全国首个大气探测博物馆,包含文字展示和实物展示。

文字展示部分简要介绍了气象探测技术的发展历史、气象探测系统的分类、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组成、我国气候观测系统的布局和发展、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知识,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作用等。

实物展示部分陈列了60余件不同时期里在气象探测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气象探测仪器,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可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

大气探测领域专业性博物馆

C位担当

空盒气压表

空盒气压表是以变形元件作感应的一种大气压力测量仪器。它以携带方便、测量准确,测压范围广、使用维护简便、无汞污染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气象、军事、航空、航海、农业、测量、地质、工矿企业和科研等领域。

科普一下:

用弹性金属做成的薄膜空盒作为感应元件,将大气压力转换成空盒的弹性移位,通过杠杆和传动原件带动指针。

看完了这些宝藏展品

你对气象知识

有没有一些更加深入的了解呢

欢迎到实地探展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