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来了,现在的书店你还认得出吗? 快播
发布时间:2023-04-22 19:22:10 来源:上海黄浦

书店,是一座城市文化气质的“名片”。作为上海书店最集中的城区之一,黄浦现有28家实体书店中,主要以福州路南京东路、思南路新天地等两块区域向周边辐射分布。他们从书出发,但绝不止步于书,一步步从单一的阅读空间走向复合文化空间。人们在这里寻觅书香,找到自己最重要的精神角落。


(相关资料图)

书店,为百年建筑

找到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读者》,一本1981年创刊于甘肃兰州的杂志,曾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期刊,有着“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的美誉。读者书店,距离外滩最近的书店,在这里,可以听到黄浦江上悠扬的汽笛声,和海关大楼浑厚的钟声。2018年7月,“读者”从一本陪伴了大家40余年的杂志,落户黄浦,成为一个沉浸式体验、感知“读者”品牌文化的线下综合文化空间。

这个自西北走来的品牌为何把上海作为其全新起点呢?在读者书店副总经理廖露丹眼里,这几乎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选择:“西北敦煌是东西文化的交融之地,上海也见证了古老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相遇。把第一家线下旗舰店开在这里,正是体现了《读者》‘博采众长、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

上海,外滩。蜿蜒于此的悠久历史文脉,让《读者》和黄浦一拍即合。读者书店所在的九江路230号大生大楼,一幢真正的老上海“古董建筑”,始建于1919年,曾是近代上海滩著名的大生纺织公司的办公大楼。

“我们要在这里呈现浓郁的西北特色和在地的海派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为百年老建筑找到一种新的‘打开方式’。”开业之初,廖露丹曾经这样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

入驻大生大楼后,读者书店保留了老上海民国风格的窗型、样式,将其重新修复、刷漆后以盛年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眼前。为了结合西北特色,旗舰店内修建了一条长12米的长廊,内部是依照敦煌莫高窟和现代美术的风格设计而成的“藏经洞”,洞内有精心挑选与敦煌艺术、丝路文化相关的书籍、文创产品,以及敦煌壁画的临摹版。

“在这里看书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穿越百年的感觉。”廖露丹透露,古老建筑的历史韵味和书店的文化底蕴巧妙融合,才是读者书店希望重回“读者”记忆的方式。

书卷气让百年建筑焕发了新的光彩与活力,而老建筑的新生总能让人欢喜。爱书人就好像走进一本打开的、立体的《读者》杂志,有人留言:“如果你被压力压得喘不上气,不如在这里读上一本书,想想自己的梦想,或许下一刻就海阔天空了。”

尽管读者书店的诞生、成长,都与它最亲密、最信赖的读者们站在一起,但是它仍要面对每一间实体书店都会遇到的发展困境。虽然如此,在廖露丹看来,外滩旗舰店代表着《读者》多年来的品牌形象,“所以我们坚持多元化业态探索,通过好书、好物、饮品、活动、展览等多种形式与载体,如举办各类读书会、沙龙、展览等文化活动,自主研发及联名文创产品,寻找在经营上的独特方式。”

“书店+”,新业态新场景

才能赢得读者的心

这条“破围之路”对读者书店是否有效,还不得而知,但对于当下几乎所有的新兴书店而言,书店的作用早已不仅限于卖书,而是探索线下阅读场景衍生的“书店+”模式,精准定位好目标客群,由此寻求新增长空间。

一年多前,深耕广州18年、拥有多家分店的唐宁书店,在黄浦一栋历经百年历史的石库门老建筑里开出了在上海的第一家店。书店保留了石库门大宅原有的“中轴线对称”格局,利用不同房间陈列不同主题的图书,还专门为国潮品牌留有产品摆放区域。书店以“早C晚A”的经营文化,以及“书店+咖啡+酒吧”的复合业态,满足年轻消费者对社交聚会的需求。

唐宁书店创始人鲁宁馨很早就吃透了一条铁律:“书店绝不仅仅是销售图书,而是在引领生活方式”。在她看来,今天的书店不仅仅是商品的销售渠道,而是一种让人们获得精神自足和心灵释放的第四空间。所以无论是图书、文创、活动,唐宁一直在努力触达当代都市人的内心诉求。

如果说书店是深度交流的空间,那剧场又何尝不是呢?不管进入书店还是剧场,打开一本书还是看一场演出,都是在和作者对话,和未知的人相遇。2020年底,朵云书院·戏剧店作为世纪朵云旗下第二家垂直领域书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紧邻兰心大戏院的戏剧店里,不仅有“戏剧人书单”读书会、“戏中有戏”剧目分享会,就连咖啡厅菜单上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咖啡甜品套餐;戏剧店的文创,既有吉他开瓶器,也有戏剧魔方。书店主题特色,体现于每一个细节中。

不仅如此,拥有“演艺新空间”资质的戏剧店,还引入了“不插电音乐剧现场”和“剧本围读”两个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系列演出,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不久前,更是重磅推出了原创沉浸式舞台剧《惊鸿变》。

书店三楼变身为拥有6个演出区的剧场,观众在演员左右,演员在观众中穿行,演员们的每一个微表情,都难以逃过观众们的眼睛。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入场时选择观看的位置,演员游走于6个演出区,每个位置都有不同体验。该剧导演张笑帆介绍,“演员全体不带麦演出,只有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才能实现。”在书店,条件的限制反而创造了舞台非常规尝试的另一种可能性——人在店中,戏在人边,演出无界。

对此,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书店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剧场、电影院、博物馆、美术馆,这些文化场所的蓬勃发展,其实都是在为书店培养未来读者;同样的,书店的读者也会是其他文化机构的潜在消费者。朵云书院·戏剧店的蓬勃发展,是垂直领域书店为行业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做出的尝试,也是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缩影。

书店,

融入文艺社交生活新玩法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书店,那该如何是好?文化的气息去哪儿寻找?在上海,思南读书会就是爱书人、读书人最津津乐道的“文学饕餮盛宴”。

思南读书会自2014年举办以来,9年累计举办400期活动,邀来1500多位学者、作家、出版人,累计吸引读者超7万人次。

“思南读书会的雏形和缘起,是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延伸。”思南读书会策划团队王若虚回忆,“文学周”以外的日子,能不能策划一个常态、开放、免费的读书会?在思南公馆的承办下,思南读书会品牌就此诞生。

一年365天,每周六下午,作家、学者与读者在这里共赴一场又一场的文学盛宴。文学名家成就了思南读书会,读书会又反哺了大批读者。思南读书会的原点,就是“为书找到读者,为读者找到书”。

阅读的气氛烘托到位了,但实体书店最需要的莫过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实体书店多了,走进实体书店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城市的书香味则越来越浓。去年,思南公馆就结合其自身商旅文资源,融入文艺社交生活新玩法,打造了国内首个以书店为主题的“美好书店节”阅读节庆活动。

“美好书店节的筹备最早开始于2021年,当时上海书展办公室找到我们,希望思南公馆可以尝试探索围绕阅读主题的文艺社交新场景。我们邀请了90家以个性书店、文创为主的品牌,全都免费入驻,目的就是助力推动实体书店走出来,为实体书店打造展示、交流、破圈的舞台,让更多市民了解实体书店的故事,通过美好书店节认识他们,并最终走进他们。”思南公馆副总经理范美辰这样说道。

效果如何?以泡芙云书店为例。参加美好书店节时,泡芙云书店仅开业3个月。作为非连锁性的个性书店,平时被人们问及最多的就是:“你们怎么生存?” 代表泡芙云书店筹备市集的鲍鲍说,在面对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开书店不易,但有美好书店节这样的集结,有爱书之人的惺惺相惜,有与新粉丝相识的激动,“你感受到了爱,才会不断向外发射爱。”

像泡芙云一样,更多实体书店的经营“隐痛”在美好书店节得到了抚慰。二酉书店的摊位摆在市集入口处,产品经理吴昊既带来了符合二酉选品哲学的好书、文创,更有为书店节定制的三款特调鸡尾酒,颇受年轻人欢迎。吴昊说,通过这一方式更多有趣的人得以相遇,用丰富元素把更多的上海青年聚集于此。这里有好玩儿的跨界摊主,他们拥有相当“专业”的摆摊经验,大家互为所长,未来也有可能激发更多同频的碰撞。对二酉来说,这是一次走出书店的成功“破圈”。

美好书店节结束后,作为主办方的思南公馆收到了许多书店店主表示感谢的短信,“当时有很多非连锁的小书店已经快‘走不下去’了,因为这一次与公众面对面的沟通,有了回流,一下子觉得‘我可以坚持下去了’。”能通过一个文化活动帮助到一群人,让美好书店节筹备团队坚定了要将活动办下去的信念。范美辰透露,“以书会友、共享时光”为主题的“美好书店节·淘书季”活动即将于本月底启动,将邀请上海旧书店、多抓鱼等品牌书店打造二手循环概念书摊及时髦的受公众喜爱的市集品牌。

黄浦书店的“焕新”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就在下半年,上海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上海书城,在完成了硬件升级和业态迭代后将重磅回归,以“新华悦读”引领全新文化体验:“其内将设有美学概念书店、亲子陪伴空间、智慧书房、沉浸式艺术空间、轻运动空间等,可满足人们的知识探求、品质生活、社交陪伴、科学探索、艺术创想、放松解压等六大需求。”

黄浦,需要这样的老牌书店和独立书店求新求变。只有更多书店的“文化坚守”,才能助推全民阅读不断前行,为建设“书香城市”添砖加瓦。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冲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