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速讯丨礼不下庶人是哪个时期提出的_礼不下庶人
发布时间:2023-03-08 08:40:34 来源:互联网

1、东汉郑玄注云:礼不下庶人,为其遽於事,且不能备物。

2、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资料图片)

3、   唐孔颖达正义云: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又分地是务,不服燕饮,故此礼不下与庶人行也。

4、白虎通云:礼为有知,制刑为无知。

5、设礼谓酬酢之礼,不及庶人,勉民使至於士也,故士相见礼云:庶人见於君,不为容进退,走。

6、张逸云:非是都不行礼也,但以其遽务,不能备之,故不著於经文三百威仪三千耳,其有事则假士礼行之。

7、      唐孔颖达正义云: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

8、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

9、张逸云:谓所犯之罪,不在夏三千、周二千五百之科,不使贤者犯法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

10、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

11、     唐孔颖达正义云:注不与至刑书,正义曰,与犹许也,不许贤者犯法。

12、若许之,则非进贤之道也。

13、大夫无刑科,而周礼有犯罪致杀放者,郑恐人疑故出其事,虽不制刑书,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

14、或犯法,则在八议。

15、议有八条,事在周礼:一曰议亲之辟,谓是王宗室有罪也;二曰议故之辟,谓与王故旧也;三曰议贤之辟,谓有德行者也;四曰议能之辟,谓有道艺者也;五曰议功之辟,谓有大勋立功者也;六曰议贵之辟,谓贵者犯罪,即大夫以上也;七曰议勤之辟,谓憔悴忧国也;八曰议宾之辟,谓所不臣者,三恪二代之後也(黄帝之後、帝尧之後、帝舜之後,是谓三愙;夏后氏之後、殷之後,是谓二代。

16、参见礼记乐记)。

17、古周礼说士尸肆诸市、大夫尸肆诸朝,是大夫有刑。

18、凡有爵者,与王同族,大夫以上,适甸师氏(由甸师氏暗杀于郊野)。

19、但大夫罪未定之前,则皆在八议。

20、若罪已定,将刑杀,则适甸师氏是也。

21、凡王朝大夫以上,及王之同姓,皆刑之於甸师氏。

22、故掌戮云:凡有爵者,及王之同族有罪,则死刑焉。

23、若王之庶姓之士,及诸侯大夫,则戮於朝。

24、故襄二十二年,楚杀令尹子南,尸诸朝。

25、是大夫於朝也。

26、列国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明天子之士,亦在朝也。

27、诸侯大夫既在朝,则诸侯之士在市,故檀弓云:君之臣,不免於罪,则将肆诸市朝。

28、  对“刑不上大夫”之意蕴,孔子曾作出过经典阐释。

29、《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冉有曾求教于孔子:先王制定法律,规定刑不上大夫。

30、如果大夫犯了罪,就可以不适用刑罚吗?孔子作了这样的解释:对于君子的治理,通常以礼教驾御其内心,从而赋予其廉耻之节操。

31、古代的大夫,如果有违法犯罪行为,不必直接定其罪名,以避讳不名之耻。

32、因此,大夫犯了罪,如在五刑范围之内,不必派司法官吏对其加以捆绑羁押,而令其自己请罪;如属于重大犯罪,也不必派司法官吏对其施以死刑,而令其跪拜自裁。

33、所以,即使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也不会因有罪而逃避惩罚,这实际上是礼教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34、  总体而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这一古老的法律原则始终得到了普遍遵循,尽管在一些特定时期,这种遵守并不严格,例如,在隋朝就经常发生在朝廷上责打大臣的情况,唐代也有个例。

35、相对而言,无论在治国理论还是在法律实践中,宋代均始终严格遵循着“刑不上大夫”这一基本法律原则。

36、“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成书的《礼记》。

37、本意是说:对于被统治阶层,应该以刑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统治阶层则应依靠礼来使他们自律,这里的礼不仅是指礼貌,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意识。

38、自秦汉以来,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把“下”作“下到”,“上”作“上到”解。

39、这种解释,与原话的本来意义是违背的,这是“以封建的特权观念去解释带有原始性质的、以天神报这为根据、以血缘宗亲行正义的远古刑礼观的一种误解”。

40、首先,从先秦人的字句上看,“上”“下”二字,意作鄙视、重视。

41、如“以高下下,以男下女”,其高下之之间的“下”与男女之间的“下”,均为卑贱意。

42、《论语》的“惟上智下愚不移”,其“上”与“下”也作重轻意解。

43、《礼记》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上”“下”二字取义,与上列句式相同,意为尊卑之意。

44、其次,从血缘宗亲社会的刑礼观上看,远古时代,社会的所有成员,为了本血缘宗亲的兴旺发达,子孙繁衍,都要严守人所共循的礼制刑法,谁也不能特珠。

45、尧舜时,舜让鲧治理水患,鲧没有治好,鲧就受到了死刑处分。

46、舜让位于禹后,禹对于执法刑父的皋陶不但重用,而且友情胜旧。

47、当时刑礼保持公正与威严,即便是首领也不例外。

48、所以这句话,应为“礼不卑庶人,刑不尊大夫”意思是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於文明社会之外。

49、当然,这句话到了封建社会变成了因人论罪,礼成了尊上卑下、刑变为宥贵残贫的封建特权阶层的私器。

50、但这句话是与后世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脉相承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